很多父母避免跟孩子“谈钱”,他们认为“谈钱”会让孩子变得贪婪、败家,甚至有些父母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谈钱。其实,从小没有对于钱财进行良好的观念培养的话,长大反而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与孩子谈钱?
记得电视剧《人民的民义》那一整面的钞票墙吗?侯勇扮演的小官巨贪的处长赵德汉,把一个“过怕了穷日子”的贪官演得入木三分---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受贿的每一分钱记得清清楚楚,却一分钱不敢用,最后锒铛入狱。
初中住校,一星期回家一次。妈妈通常每周给2元零花钱,那个星期她想要5块,妈妈不给。她就表示不去上学。妈妈说:“爱上不上,不上现在回家。”后来,她一直缠着要,妈妈很不高兴地掏出5块钱,扔在桌子上,一副嫌弃的样子。而那五块钱弹落到地上。这个小女孩颤颤颠颠地捡起了钱。事情好像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她说,这件事对她影响很大,一直觉得自己很卑微,同时,在心里埋藏下对钱的渴望。
初二那年暑假,班上两个女同学到他家串门。他们坐在一起聊天,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与同龄女孩交往。后来,女同学提议去街上转转。他身无分文,便去找母亲,希望给他一点零花钱。妈妈不肯给。他一再恳求,哀求。最后妈妈掏出五毛钱,“拿去!”他弯下腰,捡起那五毛钱,和女同学上街了,请她们一人喝了碗大碗茶,就各自散去。当年的男孩子现在30多岁了,大学毕业,经济独立,也早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但他一直不肯结婚。他不结婚,也不回家。他知道他的父母非常孤寂。但目前他只想这样过,不结婚,不回家。他说,这一切都源于那扔在地上的五毛钱。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如何看待“钱”?
我出生在一个“匮乏”的家庭,包括“钱”的匮乏与精神上的匮乏;钱是很难赚到的;我不值得拥有钱,拥有财富;......这样的人生,岂非太可怕?so,我们该怎样看待与孩子谈钱这件事?
生活水平提高后,在极大丰富的物质环境里,各种“富养”与‘穷养’的理论层出不穷,面对孩子,“穷养”的,应该是精神,人格的独立性与对事物的独立处理能力;“富养”的,应该是内心,是对生命与爱的感受、视野的开阔;这与一个家庭当下的环境是富贵还是贫穷没有多大关系。
所以,成长的路长,我们重要的一课,是与孩子“谈钱”,如果是贫困的家庭,父母只会在孩子面前“哭穷”,就愚蠢的培养出了一个内心永远匮乏无法满足的人,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也填补不了这个内心匮乏的“坑洞”。
智慧的父母会自己努力改变、改善家庭的境况,也给孩子做了最好的言传身教的榜样。如果是富裕的家庭,如果一味地跟孩子强调金钱的来之不易或者大人处处对金钱执着,那么孩子的内心也是不能富足起来的。
智慧的父母,会带孩子正确的“谈钱”,会培养孩子内心的安定与强大,会引导孩子建立的理财观,这样的孩子,才大后才会有一颗滋养过的心,是一个心理能量稳定与强大的人,有能力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成为“富有”的人!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