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咨询,很多人对此心存很多误解,觉得进行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扭曲、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其实不尽然。随着现代人心理亚健康的越来越严重,受众面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当越来越受到大众媒体的关注。
其实,所谓心理咨询是指一种专门向他人提供帮助与寻求这种帮助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助人者的手段及其所创造的气氛使人们逐步学会以更积极的方法对待自己和他人。
心理有困扰去看心理咨询师,如同躯体有病到医院看大夫。但由于人们对心理咨询的一般知识了解不多,以至把看躯体疾病的习惯用于看心理咨询师,影响了咨询效果。所以,心理咨询前必须了解咨询常识。
1、来访者本人要有心理咨询的愿望
心理咨询是以语言沟通为基础,这种沟通是建立在咨询者对医生的信任和自愿的基础上。若来访者没有沟通的愿望或是被亲朋好友带领至此,是不会情愿地谈及真实的自我,咨询效果会受到影响。
2、来访者不必担心谈话的内容外露
心理咨询师工作的原则之一是为来访者保密,有些来访者因有这种担心,咨询时往往隐去某些问题,不利于医生做出诊断和提供帮助。
3、来访者有自助意识
心理咨询除有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引导帮助,还需要来访者积极主动配合。有的来访者没这种意识,在咨询后对医生布置的作业不实施。
如对恐怖症患者的治疗是先练习放松法,再进行系统脱敏疗法,这是一个连贯程序,有的来访者回家不练习,总想在咨询师那里讨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导致咨询半途而废。
4、来访者勿急于追求效果,欲速则不达
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比如人际交往障碍,有的来访者出现障碍的原因是因性格偏内向、口吃、怕别人讥笑、拒绝与人交往引起,咨询时首先要打破这一循环链,使来访者改变自身对口吃的认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技巧。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并不是短期就能达到的。
还有些心理问题或疾患需要有关人员同步参与咨询,如孩子的问题父母参与,婚姻问题夫妻参与。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如果更完整一点,心理咨询的概念为:“心理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
— 推荐阅读 —